時間:2019-03-12 00:00:00 點擊量:
2019春節習俗有獎征文(圖)圓滿結束了,共收到50余篇圖文,在這些文字圖片中,我們讀到了對兒時春節的記憶、闔家團圓的喜悅、家鄉的特色美食以及走出家門游覽春色的情景。
家,是遠方游子心中最溫暖的地方;
家,是寒夜照亮回家路的一盞燈;
家,是工作一天與愛人孩子歡笑的地方;
家,是最惦念我們的地方。
下面讓我們在征文中分享大家關于春節地記述:
工藝處·劉奇《故鄉的年味》:小時候,最盼望的就是,殺了豬以后,父親把用木板固定好的豬肉,放在自行車的后座上,自己則坐在前面的車梁上,陪著父親去趕集。站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上,揉搓著早已沒有了知覺的耳朵,盼望著父親早點把肉賣完,然后能買上幾掛鞭炮。
回到家里,父親洗刷未賣完的豬肉時,自己早早的蹲在鍋臺邊,使勁的拉風箱,添柴。漸漸的,廚房里熱氣騰騰,肉香就彌漫在整個院子乃至大半個村子了。蒸蒸的熱氣中,望著泛白的豬肉在鍋里隨著油花上下翻滾,嘴里的哈喇子早就不爭氣的流了下來。在父親一聲響亮的催促中,小跑著去扒蒜,搗蒜,放醋,一氣呵成。混合好醋鹽蒜的蘸水碗端到鍋臺上,嘴里喊著姐姐快來的同時,自己趕緊坐在灶臺邊。這時的父親,用筷子把骨頭撈了出來,雙手輪換著將附著在骨頭上的肉剔下來。父親笑瞇瞇將剔下的一塊大的,用嘴吹吹,然后浸滿蘸水,放到我嘴里。我忙用自己那黑黑的手指頭往嘴里塞,頓時混合著醋的酸香,蒜的辛辣,肉的噴香,從舌尖,沖入鼻腔,沖入大腦……那叫一個香呦!一直沁人心底,沁透來年,此生難忘。
工藝處·高小燕《年味》:今年的春節還是老樣子,年之前置辦各種吃食,我和老公在臘月二十九去逛超市購年貨,去之前寫了一張購物清單,平時不怎么買的東西也出現在了我們的購物清單上,而且按照老公的意思買的分量,結果在初六早上我回來值班前,發現購置的年貨有些根本還沒有開封,買的東西嚴重超出了我們的消耗范圍,每年都會說一句:“明年一定少買點!”結果每年都不會少買,也許這就是過年。80后的我們,從童年開始,過年的概念就根扎于我們的腦海了,每年過年就必須盡量按照原來的樣子置辦。盡管這樣,可是我發現卻怎么也找不回童年中新年的影子。
童年記憶里的過年是爸爸給我買的新燈籠、媽媽給我買的新衣裳,奶奶給的壓歲錢,爺爺買的各種報紙做成的長串的鞭炮。所以那時我會常常翻看墻上的日歷盼著新年的日子早早到來,現在也期盼過年可以多陪陪孩子、父母,盼著過年期間的幾天假期好好休息休息。但是最后發現過年比上班還要累,忙著招待各種親戚朋友,忙著張羅一桌子菜,最后發現吃的很少,交流的很少,餐桌上除了喝酒就是每人拿一部手機刷朋友圈,有時孩子的打鬧打擾了大人之間的交流,也會塞給孩子一部手機,各玩各的,盡管現在的孩子玩具多了,但是有趣的同伴游戲卻比我們少了很多。
辦公室·馬祥志《春節憶》:兒時對春節有特殊的感情,只為了春節能穿上新衣服,能吃好吃的。除夕之夜,媽媽就準備好了新衣服放在床上,初一早上穿上新衣服的那種高興,只可意會,無法用語言來形容。跟著父親、叔叔一大家去鄉里鄉親幾乎挨家挨戶的去拜年,無論到哪一位鄉親家,都會得到一把糖果或者其他小吃。從早上5點一直到8點,才能完成拜年“任務”。累,但心里非常高興。
從初三開始,走親訪友。拉家常,敘親情,吃飯喝酒是必不可少的項目。唯一的不同是,喝完酒后,要吃“六大碗兒”,蒸的豆腐盒子、大塊豬肉等,想想都垂涎三尺!那是一種家鄉的味道。
正月初六,年味漸淡,各商戶開門營業,外出打工的游子開始踏上了新的征程,各自為來年的再次團聚出發了。
時代變遷,現在城市里的春節又是別樣風格,現代化的燈光景色,展示著新時代的新風貌,展示著祖國的繁榮昌盛,衷心的祝愿我們的家園越來越美好,祖國越來越強大!
成套公司·楊承雯《歡歡喜喜慶豐年》:春節過后好生一片熱鬧的景象!年后天氣正好,走街串巷,走親訪友,街道上充滿著年的氣息……
沒有鞭炮煙花的喧囂,還有敲鑼打鼓的歡樂,新春佳節怎少得了敲鑼打鼓,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去敲上兩槌,歡快的節奏,熱鬧的氛圍,這就是年!
手繪章華,墨寫流霞,趁著過年人來人往街上展示書畫精品用來傳承藝術的精粹,孩童們也去湊熱鬧,墨香中蕩漾著稚嫩的笑聲,花甲之年的老人也停下來駐足欣賞。紅燈墨畫,相交呼應,別有一番風趣!
更有戲曲表演,村民自發運動會,傳統的秧歌扮玩等豐富的娛樂活動,豐富了年味。
現在的年不單單是一家人蹲坐家中歡聲笑語,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,新春佳節,一家人一起走出家門,參與到社會這個大家庭中的各種娛樂活動中。